发布时间:2017-07-09 浏览次数:16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进入“十三五”,我国教育进入到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公平的新阶段,教育的模式、形态、内容和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在新的历史阶段内首要的战略性工作。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下,教师发展面临怎样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在第五期国育智库大讲堂上就这些问题给我们做了深度解读。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转型期,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新一轮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信息技术的影响更加广泛深刻,价值观的博弈在各国之间也越来越激烈。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也将在北京举办,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越发突出,教育、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就越发凸显。当前,我们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加强大、中、小、幼、职、特各级各类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

一、教育和教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四化”统筹进入新阶段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一体发展,深度发展的“四化”建设对教育和教师工作都有重要影响。

以城镇化为例,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很快,义务教育的城镇化率达到了76%。一些城镇出现了大班额、大校额的现象;相应地,一些乡村出现了麻雀学校、空壳学校,导致乡村教师队伍出现了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困难多的情况。

2.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

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当下,党中央审时度势,调整了经济增长的方式,从高速增长变成了中高速增长加提质增效。

这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两点启示:第一,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是今天也是明天。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增幅放缓,国家对教育投入却不减反增,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 4%的指标固化了下来,要管好用好这来之不易的教育经费;第二,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在衡量教育的成绩、学生的发展的时候,不能仅仅看升学率,要追求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绿色、全面发展。在教育工作中,要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要高扬生命教育的旗帜,让每一个鲜活的学生生命在学校中得到呵护和发展。

3.世界教育进入新拐点

对世界教育进入新拐点的判断,有四点理由支撑:第一,把基础教育工作作为国家行为予以安排。当前很多发达国家认为基础教育与国家安危息息相关,已将基础教育工作作为国家行为予以积极安排;第二,将高等教育作为核心资源予以强调。例如美国对高等教育大力扶持,将其当作国家的一个核心竞争力;第三,将多方参与作为改进治理予以提倡。教育是大家的事业,要多一份理解和爱护,要多提建议;第四,将中国教育作为新型案例予以参照。我国的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基础教育实现了普及,以义务教育为例,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已经达到了99.7%以上,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42.7%,到2020年大约能达到45%左右。不仅规模扩大了、硬件改进了,质量也有所提升,治理结构也会有所改进。因此,要树立文化自信,充分肯定我国的教育成就。

4.中国教育进入关键期

中国教育进入了关键期,可以概况为4个特点:第一,改革进入攻坚期。我们必须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攻坚克难去改革、去发展、去寻求突破。第二,法治吹响集结号。教师应当依法执教,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依法办学,大学要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促进自己、贡献社会、培养学生。第三,多方期待更加高。以家长为例,他们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各类补习班应景而生,学生负担沉重;我们要引导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子女的成人观、成才观,社会舆论也要正确引导。第四,成绩问题仍伴生。成绩辉煌,问题很多,机遇、挑战同时存在,这需要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促进改革、加强法治、发扬成绩、克服问题,把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5.中央领导发出新号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贯彻落实,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接连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发布重要讲话,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二、教师队伍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王定华司长提出我国当前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1.统筹规划,优先发展

把教育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的重中之重。做到三个优先,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邓小平同志讲:一个不重视教育的领导者是不称职的、不合格的领导者,是领导不了现代化事业的。他还讲了一句话:宁肯在别的方面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的工作搞上去。

2.整体推进,师德为要

要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校上墙入屏、人人入脑入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

3.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要抓住关键环节,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实践探索,破解发展瓶颈,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把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真招实招,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4.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要突出针对性,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考虑区域城乡校际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定向发力。重视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加大资源供给,补充一批;创新体制机制,激活一批;优化队伍结构,调配一批。针对不同情况来施策。

三、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任务

王定华司长从培养、培训、管理、待遇、表彰等方面深入解读了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任务。

1.大力加强对师范院校的支持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大力加强对师范院校的支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启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研究制定师范院校建设标准和师范类专业办学标准。国家将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的标准,提升师范教育的保障水平。

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置教师教育二级学科。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向师范院校倾斜。而且对于一些一流的师范院校也要增加教育硕士的招生名额。“十三五”期间,师范院校不更名,不脱帽,确保师范院校坚持以师范教育为主业。

为了支持师范院校建设,在地方和院校自愿的情况下鼓励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提前批次录取,增加初中毕业起点的师范生数量,增加招生面试环节,同时鼓励探索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学校的招生应该尽量的对接基层基础教育部门的岗位需求,增加定向培养。

2.开展师范专业国家认证

要制定师范专业的基准,让达到基准的师范专业继续开办。要明确专业认证的标准与程序,分为“通过”、“合格”两个档次,在认证的时候重点考察学生的实践环节。

通过认证实现一个追求:以认促强,追求卓越;两个突出:突出学生中心,突出持续改进;三个提高: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实践效果,提高保障程度。

3.改革师范院校课程教学

一是重构课程体系,构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比例适当、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

二是更新课程内容,要让未来的老师具备人文素养、拓宽工作视野、具备基本素质,包括“三字一话”。

三是改进方式方法,通过示范教学、信息手段、跟岗学习、顶岗实习来进行。

四是促进多方协同,高校要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建立“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师范类培养要采取基层导师制,我们还要推进中学、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等五类教师培养模式改革。

五是提高规格层次,要提高对于师范生的素质要求,在此前提下,逐步提高未来教师的学历层次,包括培养层次、就业层次、实施师硕计划;增招教育硕士,培养教育博士,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因为高等教育现在已经接近普及化。

4.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

在职教师,包括幼儿老师、中小学老师、职业老师、高教老师。对中小学老师、幼儿老师来讲,要针对培训对象,确保按需施训;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实际;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强化自主培训,激发教师参训动力;营造网络环境,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增强培训能力,建设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为教师提供多种服务。规范培训管理,提升和提供有力保障。

混合式的培训和研修具有三种样态与实现路径,因此要尝试“形式变化”的混合式研修,追求“实践混合”的混合式研修,探索“社会互动”的混合式研修。

关于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是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国家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引领带动各地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高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切实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能手与职业院校管理者、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

关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希望全面提高高校教师的质量,建立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加强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组织教师研修活动。搭建校级层面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加强院系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借鉴西方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新入职的年轻教师不担任行政职务,并且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织专业团队指导其发展。全面开展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重点抓好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为高校培养人才培育生力军,重视各级各类学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5.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保障

一是铺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严格在岗教师考核。

二是拓宽职称通道,做好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性。

三是提高教师待遇,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待遇。

四是要突出师德教育,通过教育、记录、考核、激励、监督、惩处、保障的“组合拳”来弘扬正能量,鞭打假恶丑。

五是宣传崭新形象,要突出当代教师风采,让那些阳光美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成绩凸显的老师受到激励,成为“四有”好老师。

六是改进高校教师考核评价。2016年,教育部出台了《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办法》,这是多年来第一次出台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文件。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要点:第一,把握总体的要求,综合改革,问题导向,贯彻方针,分类评价,建立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创新型的队伍。第二,加强师德考核力度,老师的德行、政治素质、严谨学风、团队精神都应看重,提倡老师之间的互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第三,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包括年龄结构、学科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学缘结构、专兼职结构,对于一些应用型院校来讲“双师型”的结构也很重要。第四,突出教育教学业绩,严格教育教学工作量,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课堂教学纪律。第五,完善科研评价导向,高校教师有科研任务,要有代表性的成果,并且在搞科研的过程中要吸纳本科生参与。另外,要看教授的研究团队,要设立本科生研究基金,要看校际合作的情况,看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第六,重视社会服务考核,综合考核教师社会服务、科研成果转化业绩。第七,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包括教师自身发展状况。

6.评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是国家的一项人才工程,每年评一百人,其中高等教育教师占60%,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师占40%,教学名师的评选体现教育部和国家对高校教师的期盼。

7.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人人关心,我们要积极探索实行高校人员总量管理,高校教师选聘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

严格教师职业准入,将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教育实习作为取得高校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

优化高校教师结构,鼓励高校加大聘用具有其他学校学习工作和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教师的力度,改善学缘结构。

推动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由高校自主组织职称评审、自主评价、按岗聘任。

推进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的改革,加强聘任考核,准聘与长聘相结合,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相关部门要加强职称评聘事中、事后监管。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官方微信——教育之弦,微信号:moe-csdp)